jessiesuet
組 長
 
UID 106035
精華
0
積分 16631
帖子 5248
閱讀權限 50
註冊 2008-12-31 來自 **~HKSFC=P3123~**
|
[2010/1/13 騰訊] G-Music榜年度榜評:榜單上的09臺灣華語樂壇(有Show)
http://ent.qq.com/a/20100113/000245.htm
2009年臺灣華語唱片市場可謂是熱鬧非凡,發片歌手不少,發行的唱片的數量更是如井噴。而受著連帶關係的影響,反應市場銷售成績的銷售榜也格外精彩。
以玫瑰大眾銷售榜來說,整個2009年52期榜單,每一期都有每一期的精彩,不過說到全年中最讓人難忘的,還莫過於第13期榜單忠蔡依林《花蝴蝶》的制霸性上榜,這張專輯風雨以68.11%的銷售比刷新了玫瑰大眾銷售榜首周上榜的最高紀錄;其次就是第51期的榜單,12張新作的上榜,想必這也是玫瑰大眾榜有紀錄以來頗為少見。
一個是制霸性上榜,一個是湧泉般上榜,兩者都體現出了2009年臺灣唱片市場表面一片興盛的局面。但是在表面之外,實際是如何呢?雖然一張年度銷售榜單不足以反映出臺灣地區華語唱片市場的整體情況。但是除了正如之前所說,市場與銷售榜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緊密的連帶關係外,玫瑰大眾榜在臺灣具有的權威性也是一個關鍵。即便不能否認唱片業有幕後的黑手操作、金錢交易現象的存在。
但客觀地說,能上榜的歌手,能上榜的唱片也要足夠的斤兩才能撐得起這個門面,否則給你再漂亮的衣服你若沒這個身材怕是你也不敢穿。歸結而言,銷售榜單體現出的除了是銷量問題外,還能從上榜作品的性質反映出2009年臺灣市場的大體概況!
發片數多 後勁不足
正如開篇所說,2009年臺灣華語唱片的發行量是井噴的,雖然尚未有具體數位顯示出全年的發行數位,但是相比2008年那絕對是有過之而不及。同時在市場上不少唱片的熱銷都成為了2009年不同時期的代表作。
2009年伊始,王力宏、羅志祥、梁靜茹在市場上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隨後有被稱為“花蝴蝶”之月的4月也是因為蔡依林的獨家壟斷而得名;而在下半年,自秋天的開始,新作一張接一張地發行為唱片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活力與精彩。僅此來看,可想整個2009年在表面上呈現出的是一番難以想像的熱鬧景象。
不過這只是表面,若是看到了實際的銷售數字,還是不容樂觀。當然在今天的唱片市場中,除了少數能真正在市場上馳騁的作品,唱片公司敢於以宣傳的方式將具體的銷量公佈於眾外。一般而言,唱片公司也不會去自爆其短公佈具體銷量,頂多是以榜單銷售比的形式對外公佈,也算是能在面在上過得去。而用實際數字作例證,儘管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哪張唱片是以官方的形式公佈了具體的銷售數字,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以下的這組數字來分析。
以2009年8月曾於網路上公佈《花蝴蝶》在玫瑰榜唱片行大概的7.6萬張的出貨數字來說,且不說這個數字是否有誇大的成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但就算是誇大了,反過來推算,可以說2009年唱片單張的銷量只要過1.8萬張,基本就能在玫瑰大眾唱片年度榜單前20上佔有一席之地。就此來看,可想而知2009年除了少數幾張專輯外,具體的銷售數字上是什麼樣的狀況在此就不多作闡述了。總體而言,2009年的臺灣市場,如火如荼的是唱片的發行,日益銳減的是銷售的數位。而這不僅僅是2009年,也是近10年來,臺灣市場乃至整個華語唱片業中最不爭的事實。
此外,縱觀這張2009年度玫瑰大眾銷售榜單,不難發現,排在榜單前列的幾張專輯幾乎都是2009年上半年,或是接近年中發行的作品。其中亞軍羅志祥的《潮男正傳》、第4位五月天《後青春期的詩》、第6位元王力宏《心•跳》這三張還是2008年發行的作品。這三張作品也曾經出現於2008年年度銷售總榜單上,能在09年的總銷售榜上,還是較前的位置再見他們的身影體現出了他們自身的號召力外,更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2009年的發行的唱片整體上還是顯得後勁不足。
特別是自秋天後發行的唱片,發行數量上雖然呈現出了上升的勢態,但是除了蕭亞軒的《鑽石糖》挺進了前十,其餘上榜的作品如丁當的《夜貓》、溫嵐的《Dancing Queen》也只是勉強擠進榜尾,呈現出了疲弱的狀態。可以說整個2009年臺灣唱片市場最大的銷售衝擊力都出現在了上半年。
而下半年,雖然在時間會對唱片總數的累計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到底而言,這些時間發行的唱片整體上後勁不足才是關鍵的原因。此外,同期過多的唱片發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市場的飽和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唱片銷售份額。因而整個2009年臺灣唱片市場在銷售勢頭上給人以一種虎頭蛇尾、後勁不足的感覺。?志祥、
人氣在前 實力在後
不能說今天的臺灣市場完全是偶像歌手的天下,但是你不能否認的是,在這張榜單上,即便是我們能稱為有實力的王力宏、五月天、甚至是梁靜茹、陳綺貞,他們專輯的熱賣,都還是得建立在人氣的基礎上。換句話說,與其說銷量榜是一張唱片價值的參考指標,更不如說是人氣的排行指標。
所以這些在性質上還能被劃進實力派的歌手之外,實際上還是可以說臺灣2009年唱片市場依然是偶像歌手的天下,上榜的多位歌手就已經客觀地證明了這一點。而像陳奕迅、戴佩妮以及眾多有實力的小眾獨立歌手,雖然唱片作品有著不錯的口碑,不過要說敗也還是敗在了人氣二字上。
儘管這麼說有些殘酷,甚至讓人有感惋惜,不過這卻是市場的現實,同時也是今天臺灣市場甚至是整個華語唱片市場的一個悲哀。以銷售的角度而言,在人氣面前,實力還得靠邊站了。
“星光”黯淡 新人乏力
2008年的臺灣華語市場在某個程度上可以說是“星光幫”年。從年頭到年尾,只要是與“星光幫”相關的歌手,不管是參賽的還是踢館的,基本上在市場上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特別是在人氣、風頭上一時無兩的蕭敬騰、楊宗緯、林宥嘉,在年度總銷售榜上還都站到了前五位,讓星光幫也因此成為了2008年最具火爆的話題點。而到了2009年,只能說人走了,茶就涼了;話題過去了,熱度就降低了。
雖然林宥嘉、蕭敬騰等相關星光幫歌手在2009年的市場上都有不俗的表現,不過“星光幫”卻不再像2008年那般能獨佔鰲頭。且不說此類新人歌手,即便是在人氣、賣氣上一直過人的蕭敬騰、林宥嘉這兩位歌手,最終也只有蕭敬騰憑藉《王妃》大碟站到了第8的位置。就此而言,2008年他們作品的走紅與熱銷除了新鮮感,話題性、人氣度支援都是不小的相關因素。說白了,還是人氣、話題最關鍵。
而2009年玫瑰大眾總銷量榜上,能上榜的這兩位新人歌手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即他們都是話題性歌手。這兩位新人歌手分別是榜單上第13位的郭書瑤與第14位的張芸京。
前者郭書瑤在銷售性質上來說,賣周邊產品多過賣唱片內容,但是就是能賣得滿堂紅,憑什麼?就憑有人氣、有話題,甚至有身材;而後者張芸京,說起來她是“超級偶像”的冠軍得主,在歌唱上有她的實力。不過唱片的熱賣在實力之外,還是借了形象上獨樹一幟中性的包裝帶出了新鮮感。
同樣這也是憑有人氣,有話題,也有噱頭。整體而言,2009年臺灣唱片市場推出的新人歌手在實力上還是有所不足,而在特色上也不夠鮮明,特別是音樂的特色,所以在2009年的臺灣樂壇自是難以再看到在2008年時新人能獨撐起半邊天的局面了。
本土海外 平分天下
雖然唱片業不景氣,同時還有國際公司的強勢進駐,不過臺灣本土唱片公司還是體現出了地頭蛇的優勢。就2009年總成績來看,上榜的20張作品中,屬於本土唱片公司發行的作品就有8張之多,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本土唱片公司在資源上的利用、包裝技術,製作水準是不弱於國際性唱片公司。但是以實際而言,又不能說是樂迷在從根本上支持了本土產業,買了本土唱片公司的帳。歸根結底,唱片公司所簽的歌手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就拿相信音樂來說,能成為本土唱片公司中的老大,少不了的是相信音樂有五月天,梁靜茹這些唱出名堂、能獨當一面的熱門歌手。說得不好聽,假若這些歌手的唱片公司不是相信音樂,而是環球國際或是金牌大風又或是其他,可以不誇張地說,只要資源利用得合理,有足夠的宣傳,他們也依舊是市場的熱門人物。唱片公司的決策固然有其作用,但是歌手自身的號召力在某個方面來說,更有甚於所屬的唱片公司。
而海外公司中,就上榜專輯所屬的唱片公司的佔有的份額而言,金牌大風是贏家,不過在均衡性方面,華納唱片的聲勢或是與金牌大風不相上下。在此借榜單的情況,對四大國際唱片公司進行逐一評述:首先,索尼唱片,雖然財大氣粗,宣傳打歌各方不落人後,但是2009年發片的歌手都非市場的中流砥柱,實力上是不弱,但是缺少號召力,最終也難成氣候;而環球國際,或許是在發展上更偏向了國際的大舞臺,從而在臺灣市場上呈現出了不慍不火的狀態,對於歌手作品的包裝、宣傳都表現出了溫吞感,缺少足夠的火候。而華納唱片在整個2009年中,在各方實力上是能與金牌大風勢均力敵的。
由華納唱片發行的多位歌手的唱片在市場上都有一定的銷量,在榜單上也有相應的成績。不過基本上除了蔡依林、蕭敬騰、方大同遠期銷售較為穩定外,其餘的歌手基本都是曇花一現。換句話說,沖勁不小,但是後勁不足,而最終導致迅速與市場脫節,所以在年度銷售榜上能看到的屬於華納唱片的歌手並不如想像中的多;最後金牌大風,就旗下歌手的實力、號召力而言整體上不弱于華納唱片,也算得上是2009年較為突出的一個唱片公司。
不過就發展的均衡性來看,金牌唱片5張上榜作品,其中羅志祥的成績最好,但是2008年的作品,有跨度性;張芸京還是新人;而王心淩在年底發的片;剩下的張惠妹與蕭亞軒才是真正意義上能稱得上是2009年金牌的頂樑柱。就此來看,金牌大風也不過是在佔有名額的數量上占到了優勢而已。
[ 本帖最後由 Makoto 於 2010-1-13 01:25 PM 編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  ** 貼心鬼!+現實鬼!永遠難忘~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