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show~
助 手
 
UID 154883
精華
0
積分 5254
帖子 1841
閱讀權限 30
註冊 2010-2-23 來自 Z5189♡香港♡ B魚兒
|
【2010/07/27 杭州日報】今天 你進入“微”生活了嗎?(提SHOW)
http://gov-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0/07/27/010827139.shtml
2010-07-27 22:26 来源: 作者: 孙钥 傅一览 编辑: 宋铁辉
140个字,能书写出什么?
在一个叫做“微博”的世界里,它向你呈现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中,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小时代。
“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定义微博。
百度百科认为微博客(MicroBlog)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调查、微互动、微生活、微健康、微公益……我们就像是这个星球上细小的微生物,越来越多的“微”,充斥着身边的角角落落。
年轻人将这种微生活称为“织围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个围脖,都开出了异常美丽的小世界。
名人来了
这是我们的“素颜”生活
某一天,韩寒在微博上喊了一声“喂”,不到几个小时,万余粉丝给出了回应。
就在昨天,刚开微博的台湾艺人罗志祥,一句“等待认证中”,粉丝立增6万人。
这就是名人效应。
当你发现可以跟潘石屹谈论房价,可以跟蔡康永探讨恋爱,或者与美食家蔡澜分享红烧肉秘籍的时候,纬度被这样打破了,面纱被撕破了。于是,芸芸大众看到了名人的另一面:素颜、中午吃的牛排、打的游戏……名人们同样发现了这里的宣传价值。
不需要通过新闻发布会,不需经过经纪人的嘴巴,不需要时政记者、房产记者、娱乐记者,甚至不需要精心打扮收拾到牙齿,粉丝们就会默默地聚拢,品味名人们真实的人生。
大嘴姚晨是很成功的案例,她在140字狭小空间里走红的速度快如火箭。她的微博涉猎广泛,立场直率,不做作,不管是生活琐事、家长里短,还是涉及“社会不公”或“民众疾苦”话题,传递积极向上的快乐情绪。
想知道,姚晨多少粉?
答案很惊人——220万余人。
公务员来了
信息越公开政府越可爱
开设微博公开观点和工作进展,外国人很早就开始了。世界各地20多位国家首脑,都在推特上“织围脖”,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
他人气最旺,追随者目前高达400多万人。紧随其后的是英国前任首相布朗,虽然其微博在他下台后便停止使用,但他在任时的追随者人数就达174万之多。
这样的微生活,挂出的不仅仅是私生活,更是一种民意的上情下达。国内,官员开微博也屡见不鲜。 “公务员并不像公众通常认为的那样呆板,我们的生活也不乏乐趣。我没什么好隐瞒的:月薪5000元,有私宅一套,夏利车一辆,车牌号云A005WH,自费去成都看环球小姐选美大赛……”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个人微博“伍皓同学”中透露。他的微博很受欢迎,有“粉丝”8万人。
被誉为“厅长博主”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因“民生博客”受热捧;江西省南丰县委书记傅清等,通过网络问政方式拉近官民关系。
博友认为,官员们这些做法是“明白‘信息越公开,政府越可爱’之道”。
新周刊来了
平面媒体嗅到一丝朝阳气息
像很多中年媒体人一样,向来号称“新锐”媒体的《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在去年9月以前,不泡BBS,不写博客,不用QQ,MSN用了几天也废了,可他极其敏锐地在新浪网开了微博。在他看来,一场微革命正在发生,这种革命改变了传媒的生态,尤其是平面媒体。2010年1月15日,《新周刊》第315期封面以大字标题《微革命——从推特到新浪微博》推出了“微革命”的概念。
“观点供应商、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这是新周刊微博预想的目标。
“新周刊曾经经历过一段网上的沉寂。网站死了,BBS也死了。微博让《新周刊》复活。我们只是用常规的做法:讲述体,就重新获得了生机。有时一条帖子,能获得上万的转发量。”封新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直接的效果,首先是杂志发行量大增;另外,《新周刊》的品牌价值实现了核裂变,有着意想不到的增长。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由名人洪晃推出的《ilook》,以及时尚杂志《ELLE》主编小雪强推的《ELLE》官方微博,各色各样的平媒开始“微”,它们在这里嗅到了一丝“夕阳产业”中苦苦找寻的朝阳气息。不过,封新城坦言,目前,平媒在微博上的盈利模式,他也还没有找到。
“微博控”来了
吃饭上厕所睁开眼闭上眼 朝朝暮暮“织围脖”
每一天,什么事最重要。对于章小宝来说,睁开眼,一定要看一看手机。作为从最早一批接触并接受微博的国人,他使用了一切能接触到微波的手段——手机绑定、MSN绑定、开心网绑定……生活中任何一切可以接触到网络的工具,统统微了。他自嘲自己是“IT民工”,很忙。
坐着躺着走着,连上厕所,手上都在不停地刷新页面,并同时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碎片。 遇个小车祸,手机拍了张图片传到微博,微一下。
“今天食堂的小炒肉味道不错”,微一下。
哪怕是跟对面同事聊感情,也要微一下。
如果有一天那个小小的屏幕不见了,恐怕是最坐立不安的事了。
小章们被称为“微博控”!那个虚拟的空间里搭建的小世界,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
“爱围脖没有什么理由,或许你可以不感兴趣,但你没法忽视它的存在。因为它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你不得不为自己占个座。”小章的2239篇微博让他收获了天南地北千余名好友。
碎碎念来了
对着这个空间 “马甲们”释放着自己的情绪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段子——文艺女青年的四条出路:拉拉、后妈、孤寡、出家。段子挺好玩,也道出了围脖青年们的另一种生活——倾诉。
白领小汤是一“剩女”,30岁,未婚,无男友,月入5000元,租房在朝晖一带。微博对于她,是一个倾诉地,更是一个“心灵垃圾场”。“相当于,这就是一个树洞。”形象地说,就是当她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会跑到深山里,找棵树,在树上挖个洞,将秘密告诉那个洞,再用泥土封起来,这秘密就永远没有人知道。“而微博就是一个私人日记,里面全是关于生活的小情绪,一些人生呓语,当然是穿马甲,被‘人肉’就糟了。”她说。
>>>新闻背景
围脖是这样织起来的
2006年,美国人开始使用twitter,它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
2007年,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似网站,叫做“饭否”。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正式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随后搜狐、网易、腾讯等几大门户网站纷纷开出微博。
短短几年,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年轻人开始以织围脖为傲。
[ 本帖最後由 Makoto 於 2010-7-28 03:25 PM 編輯 ]
|  B魚♥羅志祥微博:http://weibo.com/joanna210 |
|